一天放生什么时辰最好,放生放什么最好

一、武汉长江放生地点

1、佛教徒的慈悲,对有情众生是"见其生,不忍见其死;闻其声,不忍食其肉",对生命充份的尊重。所以不仅不杀生,进而倡导放生。

2、有人为了庆生、祝寿,让人抓鸟、再来放生,飞鸟、鱼虾禁不起折腾便死了;豢养的鸟类无求生能力,买来一放出去就死了;买毒蛇放生,危害人的安全;把乌龟放到放生池吃鱼;把食人鱼放生到鲤鱼潭、日月潭吃人;把淡水鱼放到海里,把海水鱼放到淡水中,我不杀伯仁,伯仁却因我而死。举凡刻意的放生、不当的放生,美其名叫放生,实际上是不道德的。应该提倡随缘放生,不要刻意放生,进而要护生。

3、佛教以人为本,放生最基本是要"放人",放人一条生路:给人方便、给人欢喜、给人希望、给人方便、给人离苦、给人救济。

4、"情与无情,同圆种智",对无情而言,那怕是一茎花草、一枝笔、一张桌椅、一块地毯,任何物品也有生命,应善尽维护其功能,延长其寿用,创造其价值,这是佛教对放生的广义诠释。

5、戒杀放生的事迹,浅显而易懂。戒杀放生的道理,深晦而难明。如果不明白其中的道理,纵然能实行放生的举措,决不能生起极尽诚敬的态度和恻隐之心。那么放生的功德利益,就会随着心量的窄小而变得微弱和浅薄了。倘若遇到不明白道理的人阻碍、诽谤,于是就容易被这些人改变放生的行持。而一腔善心、热情,随即就被消灭的情形往往很多。因此,在此不回避繁复的文词章句,用来陈述其中的道理。以使得万物都能共同沐浴佛法的慈悲恩德,人民各自都能培植幸福、利益。用真诚的厚泽深仁,消灭自己和他人的杀生的恶报。使得大家都能够健康长寿,共享天年。还要大家请用这一功德回向往生西方极乐世界,那么,就能永远出离轮回苦海,超越三界诸天之上,做阿弥陀佛的弟子,作莲池海众的良友,希望读者能够努力实行。

6、或者有的人会问:“鳏寡孤独、贫穷患难的人世间到处都有,为什么不去救济他们,而却汲汲于毫不相干的异类众生,这样不是颠倒了缓急轻重了吗?”

7、我回答说:“您不知道如来教人戒杀放生的所以然呀。人和动物虽然不同,佛性却是相同的。它们因为造作罪业而沉沦于畜生类中,我因为造作善业而幸运地得到了人身。如果不对它们加以怜悯体恤,而纵情杀生吃肉,一旦我的福报又享尽了的时候,而被我所杀所吃的众生罪报完结、福报现前的时候,我难免要从头偿还所欠它们的命债、杀债,充实它们的口腹。要知道世间战争这种浩大的劫难,都是由过去世中杀生的恶报招感而来的。如果不造作杀业,纵然亲身遇到盗贼寇匪,他们也会对你生起善心,不会施加杀害。又况且瘟疫、水火等等种种灾祸、横事,戒杀放生的人极少遇到,所以说保护动物就是保护自己。戒杀放生的人可以免除天杀、鬼神杀、盗贼杀、未来怨怨相报杀。鳏寡孤独、贫穷患难的人,当然也应当随着自己的责份和能力周济。难道戒杀放生的人,绝对不去做周济鳏寡、患难之人的功德吗?然而鳏寡、患难的人虽然确实令人同情,还不至于到即将被杀的境地,而动物如果不进行救赎,眼看着立时就要被烹煮,补充人的口腹了。”

8、或者有人又会问:“动物数量无尽,能放生的又有多少?”

9、我回答说:“要知道放生这件事,原本是为了启发大家普遍救护动物性命的最殊胜的慈悲心,希望人人能够理解放生的道理,使得心中存有哀怜众生之心,不再忍心吃肉。既然不吃肉,那么抓捕动物的行为就没有了。这样才使得水中、地上、空中所有的动物,都能够依照它们的天性自由地生活在各自的环境中,这样就成了不放生的大放生。这难道不是所谓把天下都作为放生池了吗?纵然不能人人都去实行,而只要有一个人不忍心吃肉,那么无量的地上、水中的生命,就得以免除杀害。何况不止一个人呢?还有,为了现在、未来所有的志同道合的人断除鳏寡孤独、贫穷患难的业因,修积健康长寿、富贵安乐、父子有亲、夫妻偕老的业缘。正应当预先救助、救度众生,以使得他们将来生生世世永远不遭受鳏寡、患难的苦况,长远享受长寿、富贵的逸乐。这难道不是所谓罄尽全国而蒙受福乐吗?这样殊胜的功德利益,怎么能漠然置之呢?请您仔细想一想,戒杀放生,究竟是汲汲为人,还是汲汲为动物,而这是缓急轻重颠倒吗?”

10、午后的珠海,阳光并未过分灼人,少有几丝云朵,安然卧在湛蓝帐幕下,稍稍打着盹儿。娴静的前山河,流缓水匀。耀眼的波光之上,无辜的小生灵们,喜获新生,重归大自然的怀抱。又或者,是伫立岸旁,倚栏垂目的我们,重拾着心灵的善根。

二、云南公园放生野生甲鱼

1、一天以前,它们的家还在那泛着翠萍,藏着水草的河流。或跃出水面,或潜游河底,一摆尾,一弄首,安享着大自然与生俱来的自由。

2、一小时以前,它们还在那拥挤着死亡的恐怖的水箱里,拼命地抢夺着可怜的氧气。近旁,是沾满血腥的屠刀与砧板,以及,含笑的卖鱼人。

一天放生什么时辰最好,放生放什么最好

3、一分钟以前,它们从我的手中挣脱开来,迫不及待地跃向重生的殿堂。短短一天的时间里,生命仿佛已历了一世轮回。

4、我问师兄,放生时应该念些什么。他告诉我,就念“阿弥陀佛”吧,这些生灵是有灵性的,听到你念佛号,会游回来的。

5、我并非学佛人,只懂得念一句“阿弥陀佛”,于是在心中默念着佛号,然后轻轻放手,将这个小生灵送回故乡。但它们,并未急着离去,而是在远处停留,或是快速地向岸边游来,似乎果真应了那句话:它们也是懂得感恩的。

6、望着它们戏水的自在,思绪飘转……

7、依六道轮回说,它们前世也是为人的,只是在世时业因太重,今生才会堕入畜生道。而畜生道的众生,是没有智慧的,不能通过修持佛法来求得解脱。一旦跌入畜牲道,便要痛苦地捱至业力消尽而另一过往小善因成熟,方有望再度为人。

8、然而,一切众生皆有情,莫论为人,或为畜生,都应是平等的。六道众生,不同的只是智慧的多寡,与生命的寿夭,相同的,却是求生的渴望,所以没有谁能主宰谁的命运。而我们今世为人,既得此身,又具智慧,更应好好珍惜,勤加修持,才能不负此生。

9、又闻:“凡所有情,无非即汝。”试想一下,若是世间无鱼,无河,是否我们就无处去放生呢?其实不然,世界只不过是心的产物,我们所见到的一切,都是自己的照影罢了。如此说来,我们放生的又何尝不是自己呢?若是眼中有鱼,便不是放生;若是手中有鱼,也不是放生;若是心中有鱼,更不是放生;只有心中无鱼,才是真放生。

10、遥记初时在宝通寺,旁有一“斋堂”,诸多菜肴,以面粉作鱼肉状,几于乱真,于形之外,其味甚似。向佛者忌杀生,八戒之首也。生者何物?相也。佛祖并不曾有相,世人立像以尽相,拜佛像以为向佛,虽然佛像非佛也。今者以面粉作鱼肉何其相似,若此鱼肉非生也,则佛像非佛,拜无可拜;若佛像即佛,则此鱼肉为生,虽食面粉,与杀生无异。